?
步入2021年春季,價位一度居高不下的“二師兄”迎來了“跌跌不休”的局面。4月初,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哈爾濱等市場發現,多地豬肉價格一度跌至30元/斤左右。而受市場豬肉供給增加等影響,豬肉批發價格已連降10周。
與此同時,4月1日起,我國開始逐步限制活豬調運,各地也相繼推出生豬調運新規。業內專家認為,新規可促使生豬養殖疫情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未來“北豬南運”的局面會逐漸向“北肉南運”轉變。
據農業農村部2020年發布的《非洲豬瘟防控強化措施指引》,2021年4月1日起,我國會逐步限制活豬調運,除種豬仔豬外,其他活豬原則上不出大區,出大區的活豬必須按規定抽檢合格后,經指定路線“點對點”調運。指導養豬場分階段開展非洲豬瘟凈化,創建無疫小區,提升綜合防控能力。

對于限制活豬調運,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曾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實施分區防控是控制和消滅動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也是國際通行做法,已被國內外實踐反復證明。
為防控非洲豬瘟,我國從2019年年初開始,就已在中南6省區試點開展分區防控,建立區域協調機制,從2019年11月30日起,除種豬、仔豬和“點對點”調運生豬外,禁止中南區外的活豬調入。上述試點疫情形勢總體平穩,生豬及豬肉價格沒有因此出現異常波動,說明前期的區域劃分是科學的,政策措施有效。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四川、湖南、海南、廣西、山東等地均已出臺各省生豬調運新規:
海南省自4月1日起“停止外省肉用生豬入島”;
湖南省從3月17日起,除用于繼續飼養的種豬和仔豬外,暫停外省生豬調入,且強調“嚴禁從高風險區調入繼續飼養的種豬和仔豬”。
廣西壯族自治區則自4月1日起,除中南區其他省份(廣東、海南、福建、湖南、江西)的種豬和仔豬外,暫停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生豬調入廣西。且對“從中南區其他省份調入廣西的種豬和仔豬實行‘點對點’調運報告制度”。
生豬調運新規是否會影響到豬價和豬肉供給?
在朱增勇看來,參考先前在中南區實行的調運政策,此次禁止調運活豬政策在落地前很短的時間內會對市場有影響。
結合曾經“北豬南運”的背景,短期內,北方主產區外調豬數量下降,供給短時增加,價格下滑,南方主銷區調入的活豬量減少,但白條肉增加,豬價下降速度會略緩。但上述影響其實一周左右就可以消化。從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講,這種措施是有意義的。
對于限制活豬跨區調運過程中,部分種豬、仔豬仍可調運的原因,朱增勇指出,仔豬和種豬是生產投入品,如果不允許調運,生產就沒有辦法繼續。同時,在非洲豬瘟發生前,跨省活豬調運量在1億頭以上,但相比之下,仔豬和種豬的調運量相對來說要小很多。
此外,非洲豬瘟發生后,很多省份都已經開始鼓勵提升本地種豬供給能力,養殖戶傾向于為減少疫情風險選擇在本省購買種豬或者留存性能較好三元母豬做種豬,也使得后期仔豬、種豬調運量不大。
朱增勇認為,調運新規的實施并不會對各地區豬肉供給產生影響。
非洲豬瘟發生后,我國生豬調運結構已經發生改變。2019年,農業農村部對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實施區域化防控,按照地理相鄰、產銷互補等區域劃分原則,將國內分為北部區、西北區、東部區、中南區和西南區5個大區;
經過科學劃分的各大區內都有具備實力的主產省和主銷省,其間一些地區已不允許跨區調運活豬,但會允許區域外經過備案、檢疫的規模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之間實施“點對點”的調運,走指定通道,滿足豬肉產品需求。
“2019年,活豬調運量較上年下降了約48%,豬肉調運增加9.7%,現在活豬調運比例也仍在下降。在新調運政策的推動下,‘北豬南運’會慢慢轉變成‘北肉南運’。”朱增勇舉例稱,假設河北省的豬肉量已經可以滿足北京、河北等北部區需求,多余的豬肉就可以通過就地屠宰,以肉的形式再運到南方區域,“但這也要依賴于這個省份本身擁有的屠宰深加工能力和所在區域的冷鏈物流設施條件。”
更多
新聞中心
變了!未來北方往南方“調豬”可能要改為“調肉”了!
變了!未來北方往南方“調豬”可能要改為“調肉”了!

- 下一篇:祝新老客戶新春快樂!